实际上,用户主要在虎牙、映客等平台观看直播,而抖音则更多用于刷短视频。抖音为了提升用户体验,会逐步引导用户从短视频过渡到直播,通过短视频将对直播感兴趣的用户引流到直播间。

毕竟,抖音只有一小部分用户对直播感兴趣。因此,直播的流量需要争取。只有掌握平台的流量规则,才能更好地“抢到”系统分配的流量。

抖音直播流量的规则如下:

我们常见的误解是:直播间的流量一开始就有1万人,中途加入0.1万人,直播间总有1.1万人观看。

但真实的直播间流量情况是:

预告进场的前30分钟:通过各种渠道引来1万人,这些人主要是通过直播预告来的。

30-90分钟后:直播间的大部分人流逐渐减少,剩下大约0.5万人。这是基于你持续补量的情况下,此时的补量方式是直接推直播间,而不是短视频。

90分钟后:补量则是通过短视频推流,你需要将短视频与直播关联,这样用户刷到短视频时才能直接进入直播间。

最终直播间剩下1.1万人:这是经过各种推广和流量投放后,几次洗牌留下来的观众,早已不是最初通过预告来的那1万人。

通过这种方法,可以有效利用短视频的优势为直播间引流,提高直播间的观众数量和互动率。

第三步:做好直播运营

做好直播运营其实并不复杂,但如果想要精准流量,需要投入一些心思。

首先,要明确的是【花点心思做直播】,而不是一定要【做得非常专业】。在平台和用户眼中,【专业的直播】意味着【花里胡哨】,这是他们所喜欢的。单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直播,那就变成了自娱自乐。

目前,直播的套路已经非常成熟,不同类型的直播都有成型的模式和框架,只需按照这些框架去操作即可获得流量。以下是总结的几种常见直播框架:

常规的直播剧本

适用对象:早年的淘宝类型直播和一些传统大品牌的直播间。

特点:表现不会特别出色但也不会太差,依赖于品牌的既有口碑。新品牌不适合这种直播方式,因为没有足够的品牌积淀和口碑支持。

流程型剧本

适用对象:餐饮店、沐足店等,以吃喝玩乐为主要内容的商家。

特点:这类直播注重流程展示,类似探店直播。用户可以通过直播了解整个体验过程,增加对店铺的兴趣和信任。

体验型剧本

适用对象:种草短视频的推广和新型营销场景。

特点:采用代入式场景,增加趣味性,避免像传统销售直播那样生硬和枯燥。这类直播能够有效地吸引用户多停留一会儿,从而提高成交几率。

通过上述几种模式,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品牌和产品的直播运营方式,既能迎合平台和用户的偏好,又能有效提升直播间的流量和转化率。

第四步:直播带货话术

直播带货的话术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,但对于新人来说,这里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模板。带货话术不仅限于主播在直播间讲的内容,直播标题也是话术的一部分。

直播标题:

洗标签: 根据关键词标签和长尾词起标题,使标题更具搜索引擎优化效果。

加易读词: 使用用户一眼就能理解并感兴趣的词语,提高标题的吸引力。

加心理词: 使用震惊式语气和数字规格,如“震撼特价900ML”,增加点击率。

直播间话术:

直播间的话术本质上就是内容运营。主要包括三个维度:内容、互动和转化。

内容:

介绍产品特点和优势: 清晰、简洁地介绍产品的独特卖点。

讲故事: 用故事化的语言让产品更具吸引力和代入感。

互动:

实时回答观众问题: 主播需要关注观众留言,及时回应。

发起投票或小游戏: 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。

用户反馈: 鼓励观众分享使用体验或提出问题,增加互动频率。

转化:

限时优惠和抢购: 提供限时优惠或特价,营造紧迫感。

赠品和抽奖: 提供赠品或抽奖活动,吸引观众下单。

成交总结: 回顾直播期间的优惠信息和产品亮点,鼓励观众购买。

注意: 互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。直播数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动效果。主播心情不好或互动做少了,直播间的效果都会受影响。

第五步:直播变现渠道

直播变现的核心是电商运营逻辑,即“转化模型”。这个模型衡量了直播间的流量、商品浏览量和实际销售量。

转化模型的关键指标:

观看人数: 多少人观看了直播。

商品浏览量: 多少人查看了商品。

商品销量: 最终卖出了多少商品。

以最近一场直播为例:

观看人数:147万

商品浏览量:2.3万

曝光转化率:1.57%

商品销量:1.5万

看了商品的用户转化率:100%

综合转化率:5%

即,100个人进入直播间,有5个人会下单。这样的转化率需要系统的直播流程搭建和运营,并非随意操作能达到。

许多人直播时有流量却无法变现。如今的重点不再是“流量积累”,而是“每一个流量都要转化”。通过科学的运营和话术,提升直播间的转化率,实现高效变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