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内经》郭注引《启筮》云“鲧死三岁不腐,剖之以吴刀,化为黄龙。”
但是,如果仅从能够生子这一点就说鲧是个女的,显然是站不住脚的,毕竟在很多神话中也有男神生子的案例,比如最著名的希腊神话中,父神宙斯从大脑中蹦出了智慧女神雅典娜,而从大腿中蹦出了酒神迪奥尼索斯。
此外,在人类学家的研究中,
“产翁制”
这个盛行于母系社会末期的制度,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鲧作为男性,会出现“产子”这种特殊的女性行为。
所谓“产翁制”,最简单理解就是“
男人坐月子
”,为什么要这么做?实际上丈夫佯装产妇“分娩”和“坐月”的习俗,本质上就是男子为了否定和剥夺女性对于子女生育权,而扮演的一幕自欺欺人的历史剧,
它出现于男权崛起、试图取代母系社会的前夜。
所以,既然神话中有“男神宙斯”生孩子的特例,又有民俗学中“产翁制”的有效解释,所以单从这一点就断言鲧是女性,显然有失偏颇,我们还需要找到其他佐证。
(二)鲧为水、鱼、月
在神话学中,所有神祇都有神话学意象和象征之物,而从这些要素出发,便可以确定其真正的神性特征为何。所以,与鲧相关的便有这么三个突出的神话学要素,分别是
水、鱼和月
。
1.
鲧
和水
鲧和水关于鲧具备水的神性,似乎是毫无疑问的,毕竟他和儿子大禹的一生都是围绕着治水展开的。有人认为鲧其实就是“共工”,两者从读音上讲是接近的,“
急言之为鲧,缓言之为共工
”,另外一种说法则是,鲧可能正是后世神话中,五方帝神系统中处于北方的水神“玄冥”。
从《山海经》的相关记载来看,鲧的确和水有关,在鲧被天帝诛杀于羽山之后,化为黄能(三足鳖),随后潜入虞渊之中。这种死后化为某种神性动物的神话,一般都带有着原始图腾崇拜的痕迹,而其所想表达的是这么一种观念。
每个人都是从其神圣图腾祖先那里降生,在死后自然也要回归其神圣祖先那里去,怎么回归?
当然是以植物或者动物的形式,回归其神圣祖先之本相
。所以,这也即是说作为神灵的鲧,其原始本相应该就是一头三足神鳖,而在中国神话中,在方形大地与水之间,正是由四只神鳖托起了地之四角,因此,神鳖则是司水之主。
2.
鲧
和鱼
鲧和鱼的关系,从其字面上就已经揭明,鲧字从鱼,而且在神话中,也有“鲧化玄鱼”的说法。但鱼这种意象,不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神话学角度来看,都只和女性形象息息相关。
因为,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,鱼所具备的生殖功能,恰巧与先民所希望女性的繁殖力相吻合,所以便有以鱼喻女的说法,而在原始社会中,半坡先民就创造出“人面鱼纹”这种典型纹饰,来作为祈求多子、生死轮回的观念表达。
而这种“半人半鱼”的形象,在《山海经》中也有一个专门词语,叫做“鱼妇”,显然再次强调了鱼和女之间的关系。这说明在中国神话中,鱼所代表的神话意象,无疑是和女子相关的。
3.鲧和月
鲧和月亮的关系,实际上表现得没有那么明显,但草蛇灰线,依旧有迹可循。这很大程度上要从鲧复活的角度谈起,而鲧复活的关键在于什么?在不死药!
从屈原《天问》中的“化为黄熊,巫何活焉?”这句话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所有记载中都不曾有过的片段:
鲧死之后,灵山群巫曾经以不死之药距之,使其尸体三年不腐,而后吴刀剖之,大禹出生。
而不死之药,恰巧是属于月神的,已经有很多学者证明一点,制造不死药的西王母其实就是最为古老的月神,而嫦娥正是因为吃了不死药奔月,才成为了新晋的月亮神祇。所以不死神药,堪称是月神的专利。
而月亮与不死,或者准确来说是“死而复活”,其实有着极为紧密的内在联系。所谓月亮的盈亏圆缺、朔望交替,可能正是不死、死而复活神话的终极底本。所以屈原才这么问: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”
综合来看,与鲧相关的鱼、水和月这三种神话学意象,无一例外都与阴性即女性相关,所以由此可见,
在原始神话中,鲧极有可能是一个具有阴性特质的神灵,只不过在之后才彻底转变为了男神。
欢迎关注,考古山海经系列持续更新中......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